OneM2M (2): 運作的基本單元


上一篇文章中, 介紹了OneM2M的目標以及所處位置,
在這一篇文章中, 將繼續介紹在OneM2M中,
裝置所虛擬化的基本單元.

不同於一般行動網路的通訊協定,
定義了核心網路以及接取網路的架構,
OneM2M不提供網路服務, 所以沒有核心網路的設計,
而把自己視為一個轉介層,
IoT終端透過此轉介層, 回傳所收集的資料,
IoT的應用服務, 也透過此轉介層, 訂閱所需要的資料,

因此, 在OneM2M的架構下, 可以區分出兩個主要的基礎單元:
AE (Application Entity): 可以是裝置, 也可以是應用服務
CSE (Common Services Entity): 提供OneM2M溝通介面的裝置
其中關係如下圖所示:


其中, AE和CSE並不必然分布在不同裝置上,
舉例來說, 如果我們有一個裝置同時能夠蒐集感測資訊 (AE),
也同時能夠聯網提供OneM2M的服務, 那該裝置就同時包含AE和CSE的元件,

考慮到IoT的網路通常都都跨越多個網路,
例如: IoT gateway透過BLE蒐集感測器資訊,
並透過Internet或是3G網路回傳到後端資料庫,
根據所處的網路位置, OneM2M又可以分出三種不同的角色:

Application Service Node: 存在於感測網路中, 通常是作為感測器使用
Middle Node: 同時跨越兩個網路, 當然, 本身也可以有應用 (AE)
Infrastructure Node: 存在於網際網路中, 通常做為資料中心或是進一步分析之用

三種節點的連接如下圖所示:

當然, 這三種角色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
例如, 在LoRa架構中, 就可以建立一個沒有Middle Node的網路,
但若是我們考量到低功耗 (以及帶來的連線面積限制),
以及既有的Internet和3G網路廣泛且便利的存取,
OneM2M的跨網路架構, 在布建成本和通訊效能上, 都比較合理且有彈性,

留言

熱門文章

LTE筆記: RSRP, RSSI and RSRQ

[WiFi] WiFi 網路的識別: BSS, ESS, SSID, ESSID, BSSID

LTE筆記: 波束成型 (beamforming) 和天線陣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