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3的文章

[ORAN] Use Case: WG2-Local Indoor Positioning in RAN

圖片
在 之前的文章 中, 我們介紹了 O-RAN 中室內定位的 use case, 在當時, 該 use case 仍定義在 WG1 的文件中,  只載明了動機與目的, 並沒有提出進一步的資料交換流程, 我們簡潔的整理如下: 目的: 改善原有 LMF 的定位框架, 提供低延遲定位響應 方法: 將定位計算放置於 xApp 中, 減少資料傳遞所需時間 在此框架下, 仍遺留下一些未解的問題, 像是: 定位需求由誰發起或轉達 (原有 LMF 架構中, 定義了 LMF 接收定位需求的機制), Near-RT RIC (xApp) 與 Non-RT RIC (rApp) 之間的分工, 等...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 在 WG2 的更新文件中, 定義了兩個應用情境: Scenario 1: Only Near-RT RIC 在此應用情境中, 我們可以看到, 定位的計算是由 Near-RT RIC 負責, 量測的資料則主要由 E2 介面從 RAN 中取得, 至於定位的需求與回應, 則是由外部的應用 (也可以是核往) 所驅動, 在這邊值得注意的是, O-RAN 新定義了 Y1 介面, 提供一個 Near-RT RIC 和外界的溝通方式, 而不必透過 Non-RT RIC 轉介. Scenario 2: Only Near-RT RIC 在此應用情境中, 我們可以看到 Non-RT RIC 在其中的角色, 主要是透過 O1 介面收集資料, 並進行定位模型/演算法的訓練, 在與 Non-RT RIC 協作的情況下, xApp 也要支持模型的選擇與更新, 可能是考慮到定位的即時性, 定位的請求與更新, 仍是透過 Y1 直接和 xApp 溝通, 不過定位完的資訊也會存回 Non-RT RIC, 供其他應用取用.

[B5G] RIS 在 ETSI 中的討論: 通道模型

圖片
 以下的圖片與部分說明來自 3GPP 標準會議現況與趨勢研討會 (4/11), 講題為: ETSI 可重構智慧表面群組報告初探 (A brief summary of ETSI Group Report) 報告者為: 陽明交大電信所 黃昱智 副教授. 對於一個通訊系統的研究中,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共通的比較基礎, 讓大家可以進行演算法開發, 有一個標準可以進行演算法開發的比較以及討論的基礎, 對於 RIS 來說也是, 因此, ETSI 也討論了相對應的通道模擬基礎. 在理論上, 我們可以把通道模型表示如下: 相較於原有的通道模型, 通常是只討論基地台到使用者的通道, 在此通道的基礎下, 我們討論兩種通道模式: LOS (直視路徑), NLOS (非直視路徑), 相較於傳統的通道模型, 當 RIS 加入網路之後, 多增加了一條路徑, 也就是 RIS -> UE 的通道, 此通道就和 RIS 所設定的 config 相關, 在 RIS 設定中, 為了彰顯 RIS 的效應, 我們通常假設 RIS -> UE 的通道為直視路徑, 同時, BS -> RIS 也用有直視路徑, 透過此兩個直視路徑, 對抗 BS-> UE 的非直視遮蔽. 為了討論 RIS 的通道模擬, 我們先看一下傳統的通道模型, 在 3GPP 的架構下就針對 LOS 和 NLOS 的通道, 針對不同環境進行建模: 對於通道建模而言, 通常是基於實際場域的量測資料, 建立隨著路徑的衰減參數, 以及在該環境下的訊號變異量, 此兩個數值, 在物理意義上, 代表了訊號強度隨著距離的衰減, 以及無線訊號在該環境中, 由於多路徑與遮蔽效應, 造成的通道變異. 考慮到 3GPP 的通道模型在通訊領域中已取得廣泛的成功, ETSI 在 RIS 的通道建模上就想要直接複用 3GPP 的通道建模量測, 但是額外加上兩個項次, 表示 RIS 對於通道的影響, 如下所示: 在其通道模型中, 加入了一項用以表示透過 RIS 產生的衰減, 另一項, 則是表示透過 RIS 反射路徑的通道加乘, 基於上述的通道模型, ETSI 也做出了一些量測, 並提供初步的參數如上表. 考慮到 ETSI 對於 RIS 的通道建模仍在初期的階段, 不論是上述的修正參數項, 以及後續的參數估計與量測, 都仍未定. 事實上, RIS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