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ORAN] E2 介面的實作架構與資料交換 (3)

圖片
在目前 E2 介面的定義中, 一共可以分成 4 種功能: REPORT: RIC requests that RAN sends a REPORT message to RIC and continues further call processing in RAN after each occurrence of a defined SUBSCRIPTION INSERT: RIC requests that RAN sends an INSERT message to RIC and suspends further call processing in RAN after each occurrence of a defined SUBSCRIPTION CONTROL: RIC sends a Control message to RAN to initiate or resume call processing in RAN POLICY: RIC requests that RAN executes a specific POLICY during call processing in RAN after each occurrence of a defined SUBSCRIPTION 我們用 nokia 的圖片 (如下),  簡單說明這四種訊息的目的, 在這四種訊息中, Report 和 Insert 被歸類於 Indication 的子項, 此兩種訊息都是讓 E2 Node (上圖中的 RAN) 進行資料的回報, 兩這差別在於對於 Subscrption 中事件定義的反應,  Report 在偵測事件 (如: timer 計時) 後, 繼續所設定的流程, 可以進行定期回報, Insert 則在偵測事件發生後, 停止所設計的流程, 可以用來做 RAN 突發事件的通知, 在另一方面, Policy 和 Control 則與 RIC 對 E2 Node 的指令相關, Control 可以由 E2 Node 發起, RIC 偵測事件後, 直接下達需要執行的指令, Policy 則是由 RIC 向 E2 Node 註冊, 提供事件發生時的運作準則, E2 Node 在偵測事件發生後, 自行根據準則進行相對應的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上圖中 RIC 的角色其

[ORAN] E2 介面的實作架構與資料交換 (2)

圖片
在 上一篇文章 中, 我們大致介紹了在 near-RT RIC 中和 E2 介面相關的單元, 包含了: xApp, Subscription Manager (SubMngr), Routing Manager (RMR), E2 Termination (E2T). 在這一篇文章中, 我們將繼續介紹 E2 介面的訂閱流程, 我們從上次的流程圖出發: 在這張流程圖中, 我們可以看到上述五個裝置的互動, 以及交換的訊息, 其中, 一開始 xApp 和 SubMngr 先透過 RESTful API 進行註冊與確認, 訊息格式如下: 在向 SubMngr 註冊的資訊中, 包含了以下的資訊: SubscriptionId: 此 ID 為 xApp 產生, 但不代表此次訂閱, 真正數值由 SubMngr 產生並回填. ClinetEndpoint: 提供給 RMR 的資訊, 包含 hostname, RMR port Meid, RANFunctionID: 和訂閱的 E2 Node 相關 E2SubscriptionDirectives: RMR 參數設定, 非必要 SubscriptionDetails->XappEventInstanceId: 真正的 xApp 產生的 ID, xApp 以此識別訊息 SubscriptionDetails->ActionToBeSetupList: 要透過 E2 介面進行的操作 當 SubMngr 收到註冊資訊, 會進行回報, 其中, 帶有兩個重要的資訊: SubscriptionId: 若成功回傳, 則用以代表此次註冊 E2EventInstanceId: 此 ID 用以建立 E2 連線 (如果需要), 也是後續 E2T 回報時的 ID 我們可以看到, 在 E2 資訊架構中, 註冊與資料傳輸是分開進行的, SubMngr 負責註冊, 並代理產生 E2EventInstanceId 向 RMR 和 E2T 溝通, 溝通完畢 (建立 E2 Node 至 xApp 連線後), 會以 Subscription Notification 方式告知, 其格式如下: 透過上述的資訊來回, xApp 獲得以下資訊: XappEventInstanceId: xApp 所給予的識別 ID, 用以判斷發起方 SubscriptionId:

[Linux] Ubuntu 的簡易時間同步

圖片
簡單記錄一下在 ubuntu 上進行時間同步的方法, 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在多台機器上架設叢集, 為了進行資料庫的存取, 需要同步一下系統的時間, 因此, 簡單記錄一下設定的過程: 1) 安裝並設定 ntp, nt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ntp ntpdate 2) 手動進行 ntp 對時, 更新系統時間 $ sudo ntpdate time.stdtime.gov.tw $ sudo hwclock -w # 若是需要更精確地同步時間, 可以透過設定 ntp 服務, 定時對時 # 可以參考:  https://blog.gtwang.org/linux/linux-ntp-installation-and-configuration-tutorial/ 3) 更改時區 (timezone) # 基本上, 對時完之後的時間對應的是 UTC 時間, # 程式執行時, 則是使用 local time, 對應到 timezone 的設定 首先, 我們先看一下當下的設定, 指令為: timedatectl 在設定中, 我們可以看到 timezone (Local time) 為 CST (Central Standard Time), 但是, 在設定時標準的格式為: 洲/城市 (Asia/Taipei), 我們可以透過指令, 查詢適合的設定: $ timedatectl list-timezones 最後可以以下列指令更新 timezone 的設定: $ sudo timedatectl set-timezone <your_time_zone> 詳細的可以參考:  https://linuxize.com/post/how-to-set-or-change-timezone-in-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