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7的文章

OneM2M (4): 架構整理與小結

圖片
讓我們在這裡總結一下前幾篇文章對oneM2M的介紹, 並嘗試系統化oneM2M的架構. 在oneM2M的架構中, 分成3種基本單元: AE: Application Entity CSE: Common Service Entity NSE: Network Service Entity 以上3個單元, 分別對應於Application Layer, Service Layer和Network Layer, 其中, 在之前文章中, NSE沒有詳細的介紹, 根據定義, NSE provides connectivity services to the CSEs besides the pure data transport. 換句話說, NSE提供CSE基本的資料傳輸功能, 用以建立網路, 若以在網路中的角色來分配, oneM2M有4種不同的節點: Application Dedicated Node Application Service Node  Middle Node  Infrastructure Node. 這四個節點以Middle Node為界, 分屬於兩個網路: M2M網路, 網際網路, 或是以oneM2M的術語來說, 就是field domain 和 infrastructure domain, Middle Node像是gateway一樣, 扮演兩個網路之間資料轉傳的角色, Application Dedicated Node和Application Service Node的差別在於CSE的有無, 換句話說, 若是傳統無oneM2M的裝置, 即是Application Dedicated Node, 若有CSE層, 則是Application Service Node, Application Dedicated Node和Application Service Node同屬於M2M網路中的節點, 關係如下圖: 來自:  https://www.slideshare.net/Hamdamboy/one-m2m-66797390

OneM2M (3): 網路架構的觀點

圖片
交大資工林甫俊老師有一篇文章介紹OneM2M, 很值得一看: http://scitechreports.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14.html 在該篇文章中, 借用了我們較為熟悉的網路流程, 也就是: 感測器->資料庫->應用, 的架構, 並定義了兩種網路: M2M設備網路, 以及M2M核心網路, 其中介於兩種網路之間, 就是閘道 (gateway), 因此, 架構圖就會表示如下圖: 來自於:  http://scitechreports.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14.html 對照 上一篇文章 中的圖示, 我們可以找到其對應關係: Application Service Node (應用服務Node): M2M設備區 Middle Node (中間Node): M2M閘道 Infrastructure Node (基礎設施Node): M2M網路區

OneM2M (2): 運作的基本單元

圖片
在 上一篇文章 中, 介紹了OneM2M的目標以及所處位置, 在這一篇文章中, 將繼續介紹在OneM2M中, 裝置所虛擬化的基本單元. 不同於一般行動網路的通訊協定, 定義了核心網路以及接取網路的架構, OneM2M不提供網路服務, 所以沒有核心網路的設計, 而把自己視為一個轉介層, IoT終端透過此轉介層, 回傳所收集的資料, IoT的應用服務, 也透過此轉介層, 訂閱所需要的資料, 因此, 在OneM2M的架構下, 可以區分出兩個主要的基礎單元: AE (Application Entity): 可以是裝置, 也可以是應用服務 CSE (Common Services Entity): 提供OneM2M溝通介面的裝置 其中關係如下圖所示: 來自:  https://www.slideshare.net/onem2m/onem2m-release-1-primer/54

OneM2M (1): 架構簡介

圖片
OneM2M:  http://www.onem2m.org/ 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 介紹了許多IoT的協定, 其中, 考慮到IoT裝置的省電需求與運算能力限制, 通常不會賦予完整的應用, 而是以資料蒐集, 處理, 以及傳輸為主, 對於IoT應用的架構者而言, 通常是藉由資料庫的查詢, 取得收集的資料, 並透過控制指令, 間接的操作IoT終端裝置, 對於像是SigFox這種封閉式平台當然沒問題, 只要設定好回傳的資料, 週期, 等參數設定, 就能夠自動地把資料回傳到SigFox的資料庫, 而使用者可以直接對資料庫進行操作, 抓取資料做進一步分析. 然而, 對於Bluetooth, Zigbee之類的通訊協定要怎麼處理呢? 這些通訊協定, 通常只定義了MAC和PHY的通訊協定, 而不包含TCP/IP層的協定, 無法提供後端聯網功能, 因此, 在過去, 都是由開發者自行處理資料的轉傳, 儲存與處理, 好處是開發者可以掌控所有細節, 但也堆高了開發成本, 無法像SigFox一樣包裝成應用服務使開發者容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