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WiFi] thin AP, fat AP, and Cloud AP
首先, 我們先回歸 WiFi 的初始,
或者, 我們用 WLAN 這個名字更能了解 WiFi 的初始設計,
Wireless LAN (Local Area Network), 無線地區網路,
換句話說, 就是一個無線的路由器 (router),
在同一個 WiFi AP 下的裝置, 就像接在一個交換器 (Switch) 下,
共用相同的子網域 (LAN),
根據這樣架構設計的 WiFi AP 就是 fat AP (autonomous AP),
此處的 fat 用以形容此類 WiFi AP 擁有許多功能,
例如: DHCP, NAT, 功率與頻帶設定等,
一般我們在賣場買到的家用 WiFi AP 都屬於此類,
只要接上電, 接上網路, 設定好對外連線後就可以使用,
然而, 單一 fat AP 的便利性, 卻也成了網管的噩夢,
當 AP 數量上百台時, 他們仍然需要一台一台的去設定 WiFi AP,
考慮管理的便利性, 另一種架構, 也就是 thin AP 就被提出,
thin AP, 在 cisco 架構下稱為 Lightweight Access Point (LAP), 摘錄定義如下:
或者, 我們用 WLAN 這個名字更能了解 WiFi 的初始設計,
Wireless LAN (Local Area Network), 無線地區網路,
換句話說, 就是一個無線的路由器 (router),
在同一個 WiFi AP 下的裝置, 就像接在一個交換器 (Switch) 下,
共用相同的子網域 (LAN),
根據這樣架構設計的 WiFi AP 就是 fat AP (autonomous AP),
此處的 fat 用以形容此類 WiFi AP 擁有許多功能,
例如: DHCP, NAT, 功率與頻帶設定等,
一般我們在賣場買到的家用 WiFi AP 都屬於此類,
只要接上電, 接上網路, 設定好對外連線後就可以使用,
然而, 單一 fat AP 的便利性, 卻也成了網管的噩夢,
當 AP 數量上百台時, 他們仍然需要一台一台的去設定 WiFi AP,
考慮管理的便利性, 另一種架構, 也就是 thin AP 就被提出,
thin AP, 在 cisco 架構下稱為 Lightweight Access Point (LAP), 摘錄定義如下:
- A LAP is an AP that is designed to be connected to a wireless LAN (WLAN) controller (WLC).
- APs are “lightweight,” which means that they cannot act independently of a wireless LAN controller (WLC).
- The WLC manages the AP configurations and firmware.
- The APs are “zero touch” deployed, and individual configuration of APs is not necessary.
- The LAP provides simultaneous air monitoring for dynamic, real-time radio frequency (RF) management.
- In addition, Cisco LAPs handle time-sensitive functions, such as Layer 2 encryption, that enable Cisco WLANs to securely support voice, video, and data applications.
- The APs are also lightweight in the sense that they handle only real-time MAC functionality. The APs leave all the non-real-time MAC functionality to be processed by the WLC.
在 thin AP 的架構下, 所有資訊必須透過 WLAN Controller, 才能到外網,
換句話說, 此時, thin AP 的角色從路由器轉變為交換器,
必須要有路由器的配合, 才能完成封包的傳導, 提供網路接取,
同時, 考慮到 thin AP 的角色, 許多 L3 的功能, 如DHCP, 也交由 WLC 來進行,
由於 thin AP 的功能如此侷限, 因此可以完成自動設定的功能,
並把包括功率與頻帶等設定也讓 WLC 進行,
使得當某一個 thin AP 失效時, 藉由功率控制來補足覆蓋範圍,
或是, 藉由封包的傳導, 與連線的指定, 來平衡不同 thin AP 之間的負載.
而在近年, 一種新興的管理架構興起, 稱為Cloud AP,
此模式介於 fat AP 和 thin AP 之間, 作為代表的應該是 Cisco Meraki,
在 Cloud AP 的架構下, 每個AP都能夠獨立的連上網路 (類似 fat AP),
但是對於每個 AP 的控制管理 (policy) 則交由雲端 (類似 thin AP),
在此架構下, 我們可以想像, 每一個 Cloud AP 仍然是一個路由器,
而 Cloud 則提供一個集中式的路由器規則設定介面,
網管透過此介面決定整體的控制管理規則 (policy),
之後, 再透過雲端將這些規則交由每一個 Cloud AP 來執行,
因此, 像是前述的功率控制來補足覆蓋範圍, 或是負載平衡, 都可以完成,
但是, 由於是透過 L3 或是 tunneling 的方式完成,
所以在效率以及反應時間上應該都較 thin AP 來得差一些.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