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筆記: 3D beam-forming in 3GPP
[2D vs. 3D beamforming] 5G NR 中的 beamforming 的技術主要利用天線陣列, 以及控制每一個天線陣列的相位, 來達成波束指向, 因此, 當天線排成一列時, 方向在一個平面上切換, 為 2D beamforming, 當天線排成一個長方形時, 方向可以在一個錐狀空間切換, 為 3D beamforming, 我們可以將各式排放方式以下圖表示: 來自: http://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5G_MassiveMIMO_FD_MIMO.html 圖片引用的文章中, 有 beamforming 的技術細節,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 以下內容, 主要摘要自: http://4g5gworld.com/blog/3gpp-stands-fd-mimo-3-d-beam-forming 在 3GPP R13 的規範中, 將 beam forming 的技術推廣至 3D, 此技術可以支援 Active Antenna System (AAS) 技術, 在此技術中, 討論一個 2D 的天線陣列, 擁有 8 個以上的 TXRUs (transceiver units), 每一個 TXRU 擁有獨立的震幅 (amplitude ) 和相位 (phase) 控制, 來自: http://4g5gworld.com/blog/3gpp-stands-fd-mimo-3-d-beam-forming 而在最近 3GPP 會議 (3GPP TSG RAN #65) 中, 就討論要如何驗證其效能, 該研究分成兩個階段: 在第一階段: 將探討不同數量 TXRU 的影響 (8, 16, 32, 64), 並探討同構與異構在不同情境下的效能, 與可行性研究. 每一個 TXRU 的大小, 間距, 頻率以及極化設定, 並決定如何為其建立虛擬化的模型 在 R12 MIMO 的架構下模擬其效能, 設定為: 8x1 的天線陣列 (水平擺放於基地台頂端), 並分別模擬 Macro (3D-UMa) 和 Urban Micro (3D-UMi) 兩種不同設定 在第二階段: 在Macro (3D-UMa) 和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