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筆記: 5G 定位的應用與演進 ~2
本文主要搬移自: https://www.ericsson.com/en/blog/2020/12/5g-positioning--what-you-need-to-know 在通訊的進展中, 定位技術的發展一直是重要, 但是進度緩慢的一塊, 在室外的環境中, 我們通常可以用 GPS 取得 5 公尺左右的誤差, 但在室內或是城市的環境中, 卻一直缺乏一種良好的方式進行定位. 在過去 4G 的時代中, 考慮大基地台的配置, 著重於(室外)訊號的覆蓋, 對於定位資訊的要求, 只有在跨基地台移動 (換手) 時出現, 因此, 只需要室外環境數公尺的定位需求就可以滿足, 但是在 5G 的架構下, 由於 (1) 小基地台的布建, 增加換手頻率, (2) mmWave (26 GHz) 通訊帶來的波束指向問題, 需要使用者的位置資訊, (3) V2X 車聯網通訊的低延遲需求, 也引入車間相互定位的需求, (4) 企業專網與工業 4.0 的 IoT 環境, 引入對"物"的精確定位需求, 以上 5G 的新興應用層面, 推動定位技術在 5G 中的重要性, 從過去的加分角色, 變成 5G 網路中必須的技術. 來自: https://www.ericsson.com/en/blog/2020/12/5g-positioning--what-you-need-to-know 考慮到定位的不同應用需求以及其技術限制, 在 Ericsson 這篇文章中, 將應用場域按照定位需求, 分三個等級: 1-10 cm (cemtimeter), 10~100 cm (Decimeter), >100 cm (meter), 並對應於: 室內工業物聯網, V2X 車載網路, 以及行動通訊 (Mobile broadband, MBB), 其中, MBB 的應用與技術和 4G 類似, 使用 DL-TDoA 的技術與訊號強度 (RSRP) 為主, DL-TDoA 技術透過使用者 (UE) 回報量測值, 並以三角定位方式求得位置, fingerprinting 則是利用收集得訊號強度進行比對並定位, 進入 Decimeter 等級主要是引入 GPS 的相關技術 (GPS-RTK, AGPS), 並搭配車上的感測器, 以及路邊的裝置 (road-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