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 Use Case: WG2-Traffic Steering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們介紹了 Traffic Steering 在 WG1 文件中的定義,
接著, 我們繼續看一下 WG2 中相關的 Use Case 定義, 相關文件名稱如下:
- O-RAN.WG2.Use-Case-Requirements-v02.01
為什麼我們要把 WG1 和 WG2 的文件分開來說呢?
在 O-RAN 的組織切分中, WG1 和 WG2 負責的功能如下:
- WG1: Use Cases and Overall Architecture Workgroup
- WG2: The Non-real-time RA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and A1 Interface Workgroup
相較 WG1 以應用情境和架構為主, WG2 著重在 Non-RT RIC 的功能,
因此, 我們預期在 WG2 的文件中, 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技術細節.
而在 WG2 的文件中, 一開始的確從相同的流程圖 (請參考上一篇文章) 出發,
但是額外討論了兩個 non-RT RIC 的功能: EI (Enrichment Information) 和 A1 policy.
在 EI 的討論中, 原本 17 步驟的流程圖, 拓展成 28 步驟,
其中, 增加的步驟主要在原有步驟之後, 如下圖所示:
來自: O-RAN.WG2.Use-Case-Requirements-v03.00
在上圖, 我們可以看到 EI 參與的方式, 是由外部通知 non-RT RIC,
當有新的 EI 資訊進來後, non-RT RIC 就會開始生成資料,
near-RT RIC 可以以詢問 (request) 或是訂閱 (subscription) 的方式,
取得 EI 的資訊, 輔助決策.
在 EI 的例子中, 用以輔助決策的資訊為: Radio Fingerprint,
在原本 mobility management 的架構下, 為了進行換手的判斷,
UE 將會量測連線基地台 (serving eNB) 的訊號強度, 以及附近基地台的訊號強度,
當兩者強度落差到一定時, eNB 就會進行換手的程序.
然而, 考慮到量測時間的限制, 有時候 UE 無法量測到附近所有的基地台,
此時, 就可以藉由長時間的統計數據 (也就是 Radio Fingerprint) 進行輔佐,
透過量測到的數據, 來推測未量測的基地台強度, 幫助換手的判斷.
在同一份文件中, 也說明了 non-RT RIC 和 near-RT RIC 如何透過 A1 介面協作,
在其設想的應用情境中, 是一個多基地台覆蓋的情境, 基地台對於頻帶使用也有優先權之分,
且每個 UE 有運行不同的應用, 並產生不同通訊需求, 如下圖所示:
來自: O-RAN.WG2.Use-Case-Requirements-v03.00
在圖中和文字敘述中, 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無線資源性質,
不同的使用者需求, 以及不同的使用者移動模型, 都會影響換手的判斷,
舉例來說, UE 1, 2, 3 都有使用語音通話 (5QI=1: Voice),
此類通訊要求頻寬低, 但延遲的容忍低, 必須減少換手的機會,
因此, 可能分配給此類服務的為 Cell A 這種大基地台的通訊資源.
這樣的決定確認後, 將產生 JSON 格式的 Policy, 透過 A1 介面提供給 near-RT RIC,
其 JSON 的格式可以參考以下範例:
Policy 也可以用以指定資料在不同基地台之間的分擔比例,
但實際的應用, 仍是受限於 near-RT RIC 可以透過 E2 介面對 E2 Node 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 在 Policy 的定義中, 是針對應用而非 UE,
因此, 同一個 UE 上不同的應用可能會由不同基地台服務,
這也是 5G 考量異質網路加入的功能, 和 4G 以 UE 為換手單位不太一樣.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