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筆記: AI/ML for NR Interface -2
我們先從 AI/ML 進行的定位演算法的 Use Case 開始,
3GPP 討論定位已經有一段很長遠的歷史,
不論是使用傳統 3G/4G 的 TDoA 進行定位, 或是嘗試結合其他通訊協定 (WiFi, 藍牙),
隨著定位功能在通訊網路愈來越受到重視, 也有更多的討論進行中.
也因為定位已在之前通訊架構中有許多討論,
在 3GPP 定義裡, 以 AI/ML 進行的定位演算法, 有可以進一步分為:
直接定位 (Positioning Direct AI/ML positioning) 與輔助定位 (AI/ML assisted positioning),
前者繼承自 3GPP 傳統定位框架, 透過 AI/ML 的輔助, 轉換出定位所需資訊 (如: TDoA),
後者則以 AI/ML 演算法直接取出定位目標的位置估測, 希望可以增進定位誤差.
兩種框架的比較如下圖所示:
透過 SRS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可以使基地台估測到上行的 CSI 通道資訊,
此資訊不同於傳統的 TDoA, 訊號強度, 等精細度較低的物理量,
可以精確地反映出電磁波透過與環境 (室內隔間, 障礙物, 等) 互動所得到的通道效應,
相對的, 由於環境的介入, 此類資訊無法預先建立統計模型描述和距離的相關性,
也因此, 需要 AI/ML 的框架進行學習, 甚至是即時訓練, 以下是其訓練框架:
Model training and inference - Direct positioning model inference phase (Case 3b)
來自: https://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5G_AI_ML_PHY_Positioning.html
來自: https://www.sharetechnote.com/html/5G/5G_AI_ML_PHY_Positioning.html
在原有的定位架構中, 由於 LMF (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位於核網之外,
會造成大量的定位延遲, 無法產生定位精確的結果,
對於此限制, 3GPP 有討論將計算移動到 Edge Server 上進行,
我們也可以參考 O-RAN 的框架, 來進行定位的 AI/ML 模型的訓練與推論.
我們可以把 LMF 視為進行計算的位置, 而非特定網元,
而此處的重點, 則是在於定位的計算位於網路/基地台端 (Network-based) 進行.
除了系統端的定位架構之外, 也有透過 UE 進行定位並將結果回傳的架構,
此類的方法, 便可以利用裝置上的感測器, 甚至是 GPS 輔助進行定位,
相對的, AI/ML 的模型管理與更新, 就會是更大的問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