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筆記: LTE WLAN 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 (1) ~ 概論

在之前一系列文章中, 介紹了LWA的架構,
然而, 光是只有LWA, 只完成了把資料透過LTE和WiFi介面送到UE,
UE還必須要把來自於LTE和WiFi的訊號, 匯整起來,
上傳到同一個應用程式, 而不能夠分屬不同的連線,
因此, LWA使用GTP Tunnel來完成資料的匯整,
使同一應用程式可以收到不同連線的封包,

在3gpp架構中, LWA所處理的問題也可以由LWIP來完成,
LWIP的全名是: LTE WLAN Radio Level Integration with IPsec Tunnel,
其中關鍵字在於: IPsec Tunnel, 也就是: IP Security Tunnel,
根據Wiki的解說, IPsec Tunnel會將原本的封包加密後, 再加上一組新的IP位址,


而在LWIP中, 將eNB和UE之間的連線使用IPsec Tunnel來傳送,
換句話說, 透過WiFi要傳送給UE的封包,
將再包裝一層屬於WiFi網路的IP header, 傳送給UE,

這樣的用意, 很明顯的是為了使封包的傳送端 (corresponding node, CN),
不會感受到WiFi網路的存在,
對CN來說, 填入的目標位址是UE的LTE網路的對應IP位址,
傳送至eNB之後, eNB再重新封裝部分的封包,
透過IPsec Tunnel包上UE所對應的WiFi網路的IP header, 傳送至UE,
當資料上行時, 則是由UE將部分上行的封包, 透過IPsec Tunnel傳至eNB,
詳細的細節會在之後文章中提及,


和LWA相比, LWIP沒有LWAAP這一層的負擔, 而是用IPsec Tunnel做了類似的調整,
對UE來說, 只需在多解一次IP header, 將資料從IPsec的封裝中取出,
就可以完成資料的匯整,

然而, 這樣的架構因為安全性的因素, 需要LWIP-SeGW的輔助才能夠完成,
因此無法達到LWA完全不在core network中增加任何元件的好處,
在之後文章中, 我們會繼續討論LWIP的控制平面和資料平面, SeGW存在原因,
以及在最後, 會比較LWA和LWIP, 看看這兩種架構的不同和各自的優缺點.

留言

熱門文章

LTE筆記: RSRP, RSSI and RSRQ

[WiFi] WiFi 網路的識別: BSS, ESS, SSID, ESSID, BSSID

LTE筆記: 5G NR Measurement Ev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