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筆記: HARQ and RLC
3GPP LTE 比較於 3GPP Release 6 HSPA 在 RLC AM 和 HARQ上有什麼優勢?
由於上表只列出了相對應的比較,為了瞭解一個服務在 LTE 網路中延遲和錯誤率的相對應關係,我們列出 LTE 網路中各項服務的 QoS 要求列表如下:
對於一個服務品質需求 Delay bound = 300ms,Packet loss ratio ≤ 10-4 而言,在 LTE 中,算是高度延遲、中等錯誤率的 QoS 要求。可以使用一般的 TCP 協定配合 RLC 的 AM 模式以及 HARQ進行資料的傳輸。
LTE | HSPA |
在 LTE 中,RLC 和 HARQ 都在eNB 上實作,可以有更緊密的互動。 | 在 HSPA 中,雖然也引入了 HARQ 的機制,但是 RLC 重傳的機制在 RNC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上實作,導致較高的延遲。 |
若有一即時視訊影像傳輸需用 LTE 傳送,具備服務品質需求 Delay bound=300ms,Packet loss ratio≤10-4,請說明從 TCP/IP 層 (TCP/UDP)、RLC 層 (AM/UM) 到 MAC 層 (HARQ) 應該選用什麼樣的重傳機制組合?並說明為什麼?
RLC (Radio Link Control) 在 MAC 層之上,其主要目的有三:確保封包順序、移除重覆封包與重傳、封包的切割與重組。在這裡,我們將專注於 RLC 層中封包的重傳機制。在 RLC 層中分成三種操作模式:
- Acknowledged Mode (AM)
- Unacknowledged Mode (UM)
- Transparent Mode (TM)
其中只有在 AM 下,RLC 對封包進行重傳。
重傳封包可以降低錯誤濾,但是將增加資料傳送的延遲。考慮到不同服務中,封包的延遲與錯誤率限制,我們可以把各種服務的適用性製作如下表:
Delay | long | short | ||
Channel (error rate) | good | bad | good | bad |
RLC AM | ON | ON | OFF | Cond. ON |
HARQ | X | X | ON | ON |
LTE QCI | Resource Type | Priority | Packet Delay Budget | Packet Error Loss Rate | Example Services |
QCI-1 | GBR | 2 | 100ms | 10-2 | Conversational voice |
QCI-2 | 4 | 150ms | 10-3 | live streaming of conversational voice | |
QCI-3 | 3 | 50ms | Real time gaming | ||
QCI-4 | 5 | 300ms | 10-6 | Non conversational video(Buffered streaming) | |
QCI-5 | Non-GBR | 1 | 100ms | IMS signaling | |
QCI-6 | 6 | 300ms | Video (buffered streaming),TCP based applications | ||
QCI-7 | 7 | 100ms | 10-3 | Voice, video (live streaming) , interactive gaming | |
QCI-8 | 8 | 300ms | 10-6 | Video (Buffered streaming) , TCP based applications | |
QCI-9 | 9 |
對於一個服務品質需求 Delay bound = 300ms,Packet loss ratio ≤ 10-4 而言,在 LTE 中,算是高度延遲、中等錯誤率的 QoS 要求。可以使用一般的 TCP 協定配合 RLC 的 AM 模式以及 HARQ進行資料的傳輸。
留言
張貼留言